做新闻播报ppt怎么做
《最后的棒棒》这部纪录片给你最大的感触有哪些?
看完之后感觉,不愧为零差评纪录片。绝对真实好看、触及人心。在山城棒棒顺应时代即将要消失的时候让大家去了解这一传统行业,去感受这一行业的辛酸苦辣,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。至于小编认为的火不火,我认为问题出在传播途径,应为至少我认为该片就没有大规模上映,我是从头条看了片段,然后通过视频平台付费会员才观看到完整影片的。火不火取决于看到的人有多少,所以问题在于传播媒介。
很多人对“棒棒”这个词语并不熟悉。“棒棒”其实是重庆挑夫的一种俗称,也是当地独有的一种文化符号。
《最后的棒棒》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初,山城棒棒军们的真实故事。它的简介是这样写的:爬坡上坎,负重前行的三十多年,数十万棒棒大军不仅挑走了汗水浸泡的年华,也挑走了属于自己的年代。
《南方周末》曾经介绍过这个特殊的群体,“如果画个素描,“棒棒”是这样一个形象———肩上扛着一米长的竹棒,棒子上系着两根青色的尼龙绳,沿街游荡揽活,他们来自农村,他们是重庆街头的临时搬运工。棒棒的产生,源于重庆的特殊地形和港口经济,整个城区依山而建,出门就爬坡,下船即上坎,搬运东西成为难题。重庆市民于是习惯了这样一种生活方式——大到买家具、电器,小到买几斤肉,如果不想自己动手,叫一声‘棒棒’,即有人应声而到。”
这段话可以说是生动直观得描写了棒棒军这个群体,他们的存在、他们的地位、他们的无奈,都涵盖其中,不言自明。
在一个日益现代化的城市中,高科技日渐繁荣,现代智能也在不断取代人力,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也越来越显得格格不入了。他们中有很多人年级已大,体力大不如年轻时,不是不想转行,实在是无法胜任其他工作。当然,他们的需要也并不高,只想通过这份工作让自己和家人可以在城市的边缘活下去;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活得好一些。
这个群体走入大众的视野和一张图片密不可分,下面这张图曾在网络风靡并引发热议,并点评为“肩上扛着全家,嘴上叼着自己,手里牵着未来!”他们干的是体力活,手上老茧遍布,但面对孩子,却是眼神温柔;他们走过的路和吃过的苦只有自己知道,却宁愿一个人把生活的重担扛下,也绝不会再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!
棒棒这个山城独有职业,现在渐渐的退出了时代的步伐,正团级退役军官何苦导演,身体力行亲自体验棒棒生活,给我们讲述了这个被时代淘汰的职业,也是山城的符号。
老黄,这个善良的不被天照顾的男人;河南,赌输了前半生,赢得了后半生的道理,我个人很喜欢河南,从来不缺做人的诚信,失去了几年的积蓄,换来了人生的道理,我认为这是值得的;老杭,这个永远不向命运屈服的男人,尽管他以到了古稀之年,但是10年积蓄被偷被抢,始终无法打败他对于人生的追求,最后老杭躺在自己的棺材里面,真心看哭了,我想他是看透了繁华吧。大石,为了家扛起一座大山,善良正直,面对河南8个月的房租,大石也是忍了下来,并且支援何苦老黄100元饭钱。老甘,甘于平凡缺有着不甘平凡的内心,我想着应该是现在很多人的想法吧,想的多做的少。老金,精打细算,有人说他回老家了,也有人说他死在了桥洞里,我更坚信他没有死。剩下就是我们的团长何苦导演,他从初来乍到从事棒棒,体会棒棒的艰辛,“连续吃了好多天的老干妈配米饭吃的我喉咙发紧”“一向觉得炖肉陪稀饭是天底下最滑稽的吃法,但是在自力巷,有肉一定得炖着吃。”何苦导演从棒棒转到包工头,通过亲身来告诉棒棒们,要追上时代的脚步,才不会被淘汰。8月17日,我在天津,陪你一起看这部最美的电影《最后的棒棒》
生活不易,且行且珍惜!
1.十分感谢这名***干部、老兵能够体会底层生活,记录底层生活的点点滴滴;
2.这种纪录片能够播放,还能够被搬上大屏幕,是社会的进步:我们是要建小康,但同样我们承认我们有差距。
3.不靠宣传、不靠操作,完全靠作品来打动人心,这才是有良心的作品。
4.每个人都很渺小,当同样都是家中的顶梁柱!
希望国家越来越好,影片中的百姓生活能够提高很多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1065.html发布于 2024-05-2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