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旅游购物 国内研究现状 怎么样啊知乎 多少钱一个月,购物旅游的现状

如何看待中国出国旅游购物的人均消费世界第一?
人多,中产阶级哪怕只占很小一部分,也是小国几个国家人口了,肯定消费能力高了,中国的中产要是占到35%—40%,13亿人口的基数,自己算要有多少消费能力的人口,比美国总人口都要多了
中国虽然人均收入不高,但是人口基数大。中国5%的人口数近6800万,超过除德国以外的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人口。这5%的中国人均收入应该比欧洲高吧?出国旅游的中国人都是有钱人,所以看上去好像中国人很有钱,其实外国人看到的只是中国的有钱人。
中国旅游产业规模持续扩大,产品体系日益完善,强调整合全***的全域旅游是旅游发展的突破口。近日,艾媒咨询发布了《2019中国全域旅游产业大数据及标杆案例调查报告》,围绕全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、用户规模、舆论状况、未来前景等方面来分析解读。iiMedia Research(艾媒咨询)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2018年旅游业总收入达6.0万亿元,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.9万亿元,占国内GDP总量的11.0%。
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,中国物流是国内旅游还是国外旅游消费,消费总收入都不低,而且中国人多,占世界第一真的不意外!
哈,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不***,人均收入不高也不***,但问题是,中国太大了,而且贫富差距也非常大,平均起来是不高,但绝大部分的资产还是掌握在那些财富家的手里,一二线城市的中产阶级,已经非常多,购买力也非常强,这个量加起来,当然不可小视。另外,中国人还有一个小资情调,奢侈风,有的普通工薪阶层,省吃俭用,也得非背上LV,这类的包包,这样的人不在少数,这样的在中国觉得有面,是大牌,这也是中国人购买力强大的另一个原因。
明星类的消费就更不用说了,钱对他们不是问明,现在生活条件好了,物质丰富了,所以中国人买买买一点不奇怪。
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使然!许多人出国一趟不容易,不愿意空手而归。所以在外国机场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游客行李超标的情况。其实他们买的东西,在国内非常常见。在越南岘港,我见过老太太买了十几双拖鞋准备回国后送人。在马来见过中国女游客没东西好买,于是狂扫几十盒咖啡的情景。其实,这些东西淘宝都有卖。对于大部分中国人而言,出国旅游不管去哪儿都是一件有面子的事儿,回国后再拿着带回来东西送人谈谈域外见闻,更是妙不可言。但有出国旅游经验的人,第二次踏出国门,买买买的情景就极为少见了,他们往往更愿意把钱花在体会当地风土人情和特色美食方面。
报团旅游,总是被诱惑购物,现在物流如此发达,旅游购物真的有价值吗?
人是社会人,没有人是独立的无亲无故的。人情往来是必不可少的。出门旅游不可能不让亲戚朋友知道,那么回家之后呢?不给同事,领导,朋友带点东西你也说不过去,人家也说你心里没人。所以旅游吃,玩,购物就是必不可少的。现在物流是发达,但是网上卖的品质鱼龙混杂,没有实物,送给朋友应付下还行,给亲戚,领导你真的放心么?所以出门旅游要么不发朋友圈,要么多少带点礼物回去,人情世故。现在网络发达货比三家不难吧!都是成年人,诱惑可能有。但是购物是让人开心的事啊!有钱难买你乐意!花了钱心情好就行,要是花钱还生气那就别买,要经得住诱惑!
对于诱导购物这个事情,其实主要的关键点在于所买的东西是否货真价实,是否物有所值。不然为什么去日本的或者韩国买药品和化妆品也没有那么多的争议。
所以不在于物流问题或者诱导的问题,真正的关键点在于是否买到的东西是否物有所值。
对于目前的国内的旅游路线,价格有的明显是低于市场价的,为什么呢?为了竞争,越低价越能吸引更多的客人。但是和市场正常之间的价格差距怎么弥补呢?当然是要通过旅游之外的形式。毕竟旅行社、导游、司机、酒店、餐厅、景区这些都是经营性的的产业,谁也不会赔本做生意,必须是要盈利的。
所以对于低价团首先要填补差价的空间,首先是住宿上通过大批量的入住获取更低廉的价格,更有甚者,与承诺的入住酒店不符。第二就是用餐上,本来承诺50缘分的餐标,上菜的是30元的餐标。旅行社要返利,餐厅酒店要盈利,可以想见,低价团的用餐品质如何。
但是如果团费的价格更低,如何填补空间呢?当然就是游客购物的回扣,而且是巨额的回扣。所以本来一个价值一千元的玉,在旅行时的购物店就要提升到五千元,那怎么会物有所值呢?
所以综上所述,旅游就是一分钱一分货,花10元享受50元的品质这本身就是不肯能的。所以只要自己不想着赚便宜,那就不会吃亏。吃亏不是福,是贪,不贪不会吃亏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15498.html发布于 今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