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外研学旅行对我国有何启示,国外研学旅行的启示
最近几年突然流行了一股研学风,从小学一年级,到高中都有,如何看待这一现象?
近两年很流行研学,做的好,当然对学生很有好处;如果掺杂进太多的利益,就会变了味儿。
研学如果认真做好,对学生是十分有益的。
研学是学生集体参加的有组织、有计划、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,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的结合,是通过旅行的方式达到“研学”的目的。
研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社会,寻找学习和社会的联系,开阔眼界,拓展思维,避免死学知识。
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其实古人就有“游学”的传统。像李白、杜甫这样的大诗人,都曾有过“十年读书、十年漫游”的经历,书读到一定的阶段,就要出门去游历,去社会这所大学中进行另一种形式的学习。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,一个真正的读书人,怎么能不关心社会呢?
研学有很多好处:换一种学习方式,激发孩子的兴趣;开阔眼界,增长见识......
还记得我当初上小学的时候,大概四年级吧,老师带领我们到离家不太远的巩义康百万庄园、宋陵杜甫陵园去参观过,对于一个连县城也还没有去过的小学生来说,这样的活动真的是开眼界、长见识:康百万的奋斗和发家史、宋陵的石翁仲、大诗人杜甫一生的经历,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啊!更重要的是,我们从此知道外面还有一个更精彩的世界,值得我们努力去发现。
研学如果掺杂进太多的商业元素,太过于追求利益,很可能会变味儿。
研学的红火,使商家敏感地嗅到了商机。旅行社纷纷推出研学旅行项目,有的旅行社和学校、课外辅导机构合作,将旅游项目进行简单包装,变成所谓的游学项目,而价格却比原来贵了许多。
这样一味追求利益,很多问题就出现了。
1.只有“游”没有“学”。
细看一些所谓“研学旅行”的行程单,你就会发现,这完全就是旅***程单嘛,只不过加入了几个参观大学、博物馆的景点嘛!学生要学什么?“学”和“旅行”相结合的点是什么?“学”的目标怎样达成?通过哪些形式和方法来“学”?看不出来。
这样的研学其实就是打着“研学”幌子的旅行。甚至一些机构会由于时间紧、游人多而缩短学生参观游览的时间,甚至放弃某个很有价值的参观点。
2.只有“讲”没有“研”。
一些所谓“研学”,把“了解景点背后的历史故事”当作了研学的核心,就是在参观景点时,由导游或老师讲解一些相关的历史知识,这样只不过是把课堂上的讲解搬到了景点而已。“研究性学习”的“研”体现在哪?研究的主题是什么?要达到怎样的研究目的?怎样组织学生研究?以怎样的形式去研究?需不需要提交研究报告?一点儿也看不出来。
结束语:
目前的研学项目还不够规范,设计和研发距离真正的“研究型学习”还比较遥远。未来的研学旅行市场会面临着发展与淘汰的双重选择。
真正的研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研究性学习的能力,具备相应的观察、思考、分析、总结能力,个人认为,初高中学生比较适合,小学生还不太具备这样的能力。
所以,家长不必盲目攀比,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需要选择研学旅行。
我是“初中语文戚老师”,欢迎关注,多谢点赞、转发。
这股风还没吹到河北!与其叫研学,不如叫春(秋)游,也不必给春游秋游披上这么个华丽的外衣!真的希望孩子们每年能有机会荡起双桨,泛舟湖上,漫步山间林中,享受无拘无束的童年时光!
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”。好在它能激发一种欲望,一种冲动,一种力量。让人想占有它,拥抱它,亲近它。正由于这种欲望的驱使,所以想亲自走近它,真正来一次体验,感受它的魅力,领略其中的精髓和美妙。
研学旅行正好把这种兴趣,渴望进行拓展,延伸。让学生走进自然,走入社会。用心灵去感受,用手指去触摸,静心聆听古韵与自然的声音。
我们学校研学旅行去过省博物馆,馆内有四大镇馆之宝。越王勾践剑,曾侯乙编钟,郧县人头骨化石,元青花四爱图梅瓶。通过参观让学生明白了越王卧薪尝胆,忍辱负重的爱国情怀;仿佛听到了编钟的神韵和看到了歌女的曼妙舞姿。感受到了古朴和现代的味道。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领略到了古文物的精髓和美妙。这一切都是我们课堂不可能学到的知识,它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,丰富了知识,还加深了与古文化的亲近感。这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。
还有一次我们到武汉紫荊园去研学旅行,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,安全意识,让他们主动适应社会,做到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的深度融合。树立学,思游相互促进的观念,走出学校,走出课堂,走近自然,走进社会。不断拓展我们的教育理念,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,合作,探究。
因此我觉得适当的进行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,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,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,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,有利于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,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。这样的现象不好吗?
的确是有一股研学风,从小学到大学都有。对于这个事情,没法绝对地说是好或者是坏,这要看个体学生的取向和具体情况而言。我根据自己近几年的观察和实际情况,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:
1,研学,从总体上来说,对学生是一种利大于弊的活动。
我自己的小孩在小学时,没有参与这种研学,尽管学校也有组织,但是依据我们自己的家庭考虑,就没有给予考虑:
(1),传统家庭,较为保守,不放心让孩子离开父母;
(2),孩子自己也没有明确强烈的意向。
(3),我们每年基本上也都会带孩子远行一次或者两次。市内的外出,比如博物馆或者约上一两个朋友一起在近郊活动会有多次。
中学时期,支持自己孩子随着学校一起研学:
(1),学校的活动是有***有组织的,从安全和团队活动来说,对孩子是一种非常好的自理、合作锻炼机会,同时离开了父母的保护,对其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理体验。
(2),对于孩子的视野也是一种很大的拓展。外面的世界很广阔,外面的世界有很多不可知的东西,这种对外界的好奇会更好地促使孩子的学习动力。在孩子更多同学自由相处的过程中,他会用自己的眼见去看、用自己的耳朵去听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,这种机会是和父母家庭一起很难得到的。
鉴于以上考虑,在中学时期,尽最大支持去参与学校组织的游学。学校的游学和教学有一定的相关性,且[_a***_]也比较合理。
对于校外的研学,参加过几次校外机构组织的研学宣传活动,如果孩子愿意去,经济也不是问题,我觉得对于稍大些中学生来说完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游学项目。这种游学如果选择好了,对孩子的成长有非常好的影响。在外面和更多的同龄人一起做团队活动,大家是平等关系,需要互相帮助、互相尊重,这对于家里为我独尊的孩子很是不适应,这种活动还可以让他们重新修正自己的定位。
2,参加研学,要慎重选择机构和线路。
既然成为风气,必然有唯利是图的机构和个人,这种眼睛里只盯着钱的人自然把这种活动作为了盈利的摇钱树,那么对于其收费和线路以及对学生们的各方面考虑,就要有一个综合的了解。
如果选择不好,自然费用是一个表面上的心理不平衡,更为重要的是可能会把研学变成了一种简单的旅游,孩子收获不了多少,还有一种倒胃口的感觉。尤其是出国游学,是对于工薪层来说,是一笔不小的费用。
3,孩子参加或者不参加研学,不要攀比,不要盲目跟风,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和综合考虑去做选择。
比如小学生,尤其中低年级小学生,我感觉意义不是很大,对于高年级的孩子还可以考虑,初中中学生比较适合的年龄,更加注重研学中于他人合作和沟通能力,团队意识等个人素质的培养;对于高中生,我到觉得需要更深一些,更多思考性的研学活动。
研学,国内研学费用一般不是很高,但是国外研学,一般需要几万块,一般工薪层一个家庭一个月的收入都没有了,有时候还不够,所以费用方面也需要权衡一下。
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和希望,希望和未来是建立在一个踏踏实实的现在基础之上的。不是参加了研学就能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,这种效果就是孩子的成长,是没法量化的,更不可能很明确地体现在成绩上,但是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是利大于弊的。
研学风,来自何处?研学和游学有区别吗?什么是好的研学,什么是差的研学?参加研学值得吗?今天缪老师这篇文章就来回答上述问题。
一、研学风,来自何处?
国内近些年的研学,是从2013年开始的,从教育部到地方对于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,由此,作为素质教育一个板块的研学教育走上了风口浪尖。
从2016年下发的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到2017年的《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》、《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》,再到2019年的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9年中小学生暑假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可以说,研学教育正在如火如荼的发展。
从世界范围内来看,欧美的营地教育就非常像我们现在在推广的研学教育,这种教育方式已经存在了150多年。孩子们走出校园,走向社会,走向营地,去接受书本之外的实践教育,锻炼技能和本领。
在亚洲,从明治维新时,日本就开始鼓励研学旅行,日本的学生们从学前到大学,都有固定的外出研学时间,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必修课之一。
如果回溯到中国古代,孔子就曾经带着门人***周游列国,不仅仅宣传推广自己的学说,也让***们接受最贴近自然和社会的教育。
二、研学和游学有什么区别?
游学和研学,名称非常相似,也都是走出校园,走向自然,走向社会,但是他们的目的诉求不同、活动内容不同、组织方式不同。
从目的诉求来看,游学的目的中,拓展视野、增长见识所占的比例极大,而研学呢,在整个过程中,体现最重要的是“研”,也就是说,他与学业之间的关联较前者更强。
从活动内容来看,游学的内容,多以兴趣为导向,比如对于某地文化、思想、社会的广泛了解,而研学呢,多与课堂内容有所关联,更像是一种校内课堂的校外延伸,内容多指向某个研究方向。
从组织方式来看,游学多由非教育性质的专业组织和机构来主导,行程一般比较远,花费不菲,研学呢,有的学校自己就能独立完成,有的研学在本地或者临近的省市就可以完成。
三、什么是好的研学?什么是差的研学?
研学是为了什么呢?让孩子们多在一起进行课外的活动,锻炼社交能力,体验集体生活,这是其一;脱离课堂教学,让知识不再平面化,而是更加的立体,更加的鲜活,这是其二;让孩子多体验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日子,多接触未知的世界,建立与社会的关联,这是其三。
既然明确了以上三点是研学的目的,那自然是组织严密、能够充分保证安全、又能达到以上目的的研学,就是好研学。反之,如果既不是学校组织,也不是专业机构组织,而是一些“草台班子”组织的研学,就很难达到上述目的,自然就是不好的研学。
由于有些地方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,从教育管理部门,到一般教师和家长,对于素质教育都嗤之以鼻。这样的大环境下,是注定办不出什么好的研学的。多数都是应付了事,草草收场。
四、参加研学,值得吗?
有的研学,学校会统一组织参加,还有附加一些相关的作业或者文章撰写任务,孩子们如无特殊情况,是不允许请假缺席的。有些研学,家长和孩子是可以选择性参与的,这时候,你就该考虑一下参加这个活动是否值得。
咱们得从孩子状态、活动性质、家长想法三个角度出来,才能准确进行判断。
从孩子状态来说,如果是真心想增长见识、学习本领,那参加活动就有充足的理由。如果本身对活动就不感兴趣,或者心智还不够成熟,没有自己独立的看法,只是随波逐流,那就没什么意义。
从活动性质来说,如果是正规机构或者学校组织的活动,相对来说比较靠谱。你需要再看看活动的日程和带队人员,相对来说,日程比较科学,符合孩子年龄,能够学有所得,带队人员比较专业且有教育背景,就靠谱一些。
从家长想法来说,如果你认为增长见识、多与社会和自然产生链接,让孩子多一些生活体验是有意义的,那么参加活动就有了理由。如果你认为学生就是学习的,别整那些没用的,那我硬拉你参加,估计你也不情愿,对吧?
你对研学有什么看法?欢迎来评论区聊聊~!
我是缪登峰,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的“大学活地图”,期待你的关注、点赞和评论哦~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2712.html发布于 2024-06-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