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作者:小旺

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,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知乎

小旺 08-07 12

如果晋升没有要求,你还愿意做科研吗?以当下的科研环境,做科研有前途吗?

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,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知乎

感谢你的提问。

我就在我单位的教科研室工作,而且也经常参与课题研究和成果培育,下面是我个人一些观点:

1.要想成为专家型人才,即使职称晋升没有要求,也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

我们说,人的学习和认知都会因循这样一个路径:实践--理论---实践,只有创造机会,不断沿这个路径努力,一个人才能不断成长成为所从事领域的专家型人才。所以,即使是职称评审不将科研作为评选条件,我也建议大家争取机会参与科研活动因为,你只有参与其中,才能去了解最新的行业信息,才能接触最新的专业理论,才能去熟悉最新的国家政策,才能有机会当面请教一些高水平的专家。理论层次高了,你再去从事具体的工作,就会高屋建瓴,那么取得成绩可能性就会大增。如果只有实践,没有理论提升,一个人是很难进入到一个高层次的。所以,一个人,尤其是年轻人,最好能将眼光越过眼前的短期利益,而把目标定位于自身的高层次发展上,这样,才有可能顺利贯通成长为本行业佼佼者的渠道。

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,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知乎

2.上级的一些科研项目,本身就有专项资金,而且也有专门规定让单位帮扶

我们知道,一些重点的科研项目,都有专项资金扶持的。象我们单位的一些省级课题和成果,如果你的科研项目是作为重点课题立的项,那么一般会有4.5万元的研究资金;如果你的科研项目是作为一般课题立的项,那么一般会有1.5万元研究资金,而且这些资金都是专款专用。如果你参与的是专业建设方面的项目,那么专项资金可能是几十万甚至是上百万。同时,上级还会出台一些专门的规定,要求各单位对从事研究的人员进行帮扶。如果你的课题成果价值比较高,还可以参加全国或省级教学成果的评选。如果获了奖,上级还会发放奖金。

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,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知乎

3.成为了专家型人才,你的机会自然就会多,并且有机会能入上级专家库

即使这些科研项目职称评审时不加分,但是一些其他荣誉在进行评选时,它却是非常重要的硬件条件。象我们单位评选省级特级教师、中青年技能专家、省级名师工作室、省级教学团队等等,教科研能力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。如果你的科研能力强了,成果多了,上级还会将你录入到专家人才库。这样,以后开展一些大型科研活动时,你就有机会作为专家担任一些科研项目的评委。参加这些项目的评审时,按规定你可能享受到相应的专家评审费。

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,国外的科研环境比国内好吗知乎

关键是,据我了解,很多地区都将科研能力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,有的地方甚至将其作为门槛,这样,你就更应该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了。

以上就是我的回答,谢谢!

要是没兴趣,趁早别做,枯燥无味。要是有兴趣,科研是个好工作,公司不仅发生活费,还给你买设备,玩坏了不用赔,玩好了有奖励。更重要的是,玩好了,别处可能给你更多的生活费,更好的条件。

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在***装做科研,为了争取课题,为了赚点钱,以做科研的名义争取一些项目,***装做一些科研。真正做科研的人凤毛麟角。真正的科研应该是求真。求真就必须有真实的数据,严密的论证,得出真实的结论。现在讲真话的人很少,有些人即使是想讲真话,但真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材料也少,即使是有真实的数据和真实的材料,也很少有严密的论证。真正做科研是一个很辛苦、很清苦的事情,不一定马上能见到效益。当然一些搞技术开发的人是真的在做研究,但不是科研。

当下的环境对年轻人相对不利,想做科研的很难拿到项目。大量的项目被垄断在学术寡头手里,学术寡头把项目分给自己青睐的人或朋友。刚进入学术圈的人拿到项目真的很难。。。。

大家好,我是有温度有灵感的高校人才真经。

这是一个很有意思问题,去年为了写一篇关于职称的学术论文,我在知网上找了很多教师评价和教师发展相关的论文,其中有一篇是探索教学与科研的关系,我个人认为非常有道理,也做了引用。

文章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出发,通过调研,得出了一个结论,即:如果对教师的考核没有特别的要求,既不考核科研也不考核教学,那教师多半会倾向于做教学,而逐渐放弃科研。当然这是个概率数据,并不代表所有人都会如此。其原因是,高校教学工作具有很强的重复性,教师通过两三年的集中投入,可以获得近乎永久的能力,在此后的教学工作不需要投入太多就能获得相同的回报(这也是为什么青椒比较累,而老教师显得更轻松的一个原因)。而科研工作不行,它需要你一直迎接挑战,有一天如果你停止挑战了,说明你只能做横向项目或者结束科研生涯了。

因此,由于人的劣根性,我们才需要更多的科研激励政策。我们想一想,为什么80年代90年代,老师们都投入更多精力在教学,做科研则纯靠兴趣或者理想,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当时重视教学,另一方面,也可能是缺乏科研激励。

现在,各种科研激励已经很多了,甚至有些过火了。即便如题主所说,职称评审、岗位晋升等方面不考虑科研,但还有科研项目的金钱激励,科研成果的经济收益,科研荣誉的社会效应等等激励,对教师的吸引力更大。很多高校教师就热衷于做企业项目、开公司,评不评职称根本就无所谓。

当然,我上面是把教师作为“经济人”来分析的,实际上,很大一部分教师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在做科研,他们没晋职前会做科研,晋职后仍然会继续做。这才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,当生存、安全需求满足后,人就会去追求社会尊重需求,当这个需求也满足了,人就只会考虑自我实现的需求。而自我需求永远没有终点,科研也是如此。

感谢大家的阅读,如果你对我的文章感兴趣,就请点一下关注吧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4392.html发布于 08-07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