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气预报全球天气预报,天气预报全球天气预报 马什哈德
天气预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?
1956年6月,气象部门开始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,7月1日《人民日报》首次刊登天气预报。1980年7月,《新闻联播天气预报》在中央电视台开播。2006年5月,中国气象频道正式开播。
你相信现在的天气预报预报的温度吗?今年37、38度。明年还是37、38度?
本文主要解决两个问题:
1、天气预报是不是真正准?
2、为什么和我感受/测到的温度大相径庭?
为什么不是完全和实际情况一样因为它毕竟还是预报
好,开篇名义结束,下面开始解释原因:
我们知道,天气预报是第三产业,服务业,本身就是为民服务,话虽这么说,预报结果还是人做出来的,那是不是也会掺杂预报员的主观情感呢?很明显,会的。
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:
1、尽可能准的报:要知道,每天,都会有实时气温被测得,预报员不得不使自己的预报尽可能的接近这个数字,才能使自己的业绩上去,拿到更多奖金。
2、适当保守的报:一些预报员,在碰到自己没预报过的天气系统出现时,很难做出娴熟准确的预报,(请参考***台风),比如龙卷风。因为一旦报出龙卷风,市里县里各部门就要启动各种预案,但因为龙卷风极难准确预报,常常一场空,一些预报员倾向于不报。除非龙卷风信号非常明确,但那时往往已经开始了。
说了这么多,就是一句话该多少度,就报多少
下面来解决第二个问题:为啥和我自己整的温度大相径庭?
2、温度计
那么首先体感,它是一个感性的东西,主要和身体的散热情况有关,因此,这项指标也就不仅仅和气温有关,还有诸如风速、湿度、气压、太阳辐射甚至心情等等一系列因素参与,既不好量化,又因个体差异千差万别。但气象学家们还是做出了一个叫“酷热指数”的东西,用来衡量体感温度。
体感温度,在气温35℃时,既可以酷热如45℃,又可以凉爽如20℃。正因如此,用体感去和气温数据比较,显然是不明智的。
第二个,温度计,温度计这个很有说头,这里只说一点。
正规气象要素监测中,气温的监测是由置于草地上1.25m高的百叶箱中三只温度计测得的,分别是最高温度计、最低温度计和实时温度计。如果要测,需严格按照整套国内标准流程操作。
误区介绍1:放在地面上的温度计,这时温度计会遭受到来自于地表的强烈热辐射,导致气温过高、爆表
误区介绍2:将地表温度和气温相比较,这一点的常规操作为:“地面温度都60了,气温还只有37?”事实上,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关系不是很大,主要和材质与太阳辐射有关。比如在晴朗的夏日午后,柏油路面温度可达到60甚至更高,而草地就低很多。
武汉天天报最高37度,我家温度计都已经35度半了,难道我是在露天住宿吗?
天天开着滴滴到处跑,白天十点不到,车表就显示外面都是四十多度了!
唉!不要相信预报了,直接看太阳吧!
为什么预报说37/38度,感觉却是50度??????
第一感觉是不是气象局预报失误了???很多朋友应该都有这样的体会吧!
然而事实真的没错,是真真实实测试出来的温度数据一点都不***,为什么会有这样的“错误”感觉呢。
一般气象部门所测得【温度】,是指大自然状态下自由流动的空气温度。正常情况下,应该是受人为干扰越少越好,受自然环境中除气温外的其他因素的干扰越少越好。
而且世界气象组织还有一套专门测试温度数据的标准流程;
气象部门把测温温度表要放置在百叶箱里,距地面1.5米高,而百叶箱要放在空旷的草坪上。
为了使测试温度数据更加准确,我国《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》还规定,观测场四周必须空旷平坦,一般气象站观测场周边30米内禁止修建公路、种植高度1米以上植物,1000米内不许修建建筑物、构筑物等等,这些都较好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对观测场中气温等要素的测定。
在加上百叶箱其特色白色,具有反光的作用,还有很多的通风叶条、摆放位置等等,减少了阳光对箱内温度表测温的干扰。
说白了这种测试出来的温度,就是排除一切干扰后,空气的正常温度。
而我们人体的感觉的温度则是受日照的,空气湿度,有些朋友穿黑色甚至可以吸收光热,还有地表也是可以吸收光热量的,因此通常有些地方中午地表温度高达50度,甚至晚上热量还没退完,手摸上去还是热乎乎的。
说白了我们人体感应到的温度则是各种热量的***度。
所以才会感觉到预报的和感觉的差好大,热死了,热死了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815.html发布于 05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