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内地
中国究竟是大河文明还是大陆文明?大河文明、大陆文明如何区分?
文明指的是人类社会进步状态,和野蛮相对,而广义的概念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,包含器物、制度、精神文化。
中国究竟是大河文明还是大陆文明呢?这两种如何区分? 大河文明诞生于大江大河附近,这些区域灌溉水源很多,地势平坦,气候温和,适合人类的居住农作物的生长,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基本需求,所以农业很发达。以农耕经济为基本的形态,对自然环境的依懒性很强。古埃及、古巴比伦、古印度和古代中国就是说这些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,并表现出自己的文明特征。大陆文明指以大陆为生成的文明,人类在陆地上从事生产和生活,这里也伴随了很多大河文明的特点,随着生产力的提高,才慢慢的走向海洋。大陆文明的生成空间是陆地,所以对土地私有占有而产生了封建和世袭的观念,在很多的***的代号上都有着“江山”的称呼,也有传统的“***”“四方”称呼,大陆文化生成的背景可以说是封闭、保守、墨守成规等等。从这两者看中国应该符合大陆文明,而大河文明很多的可以说是在很早的时候,这就是古时候,几乎封建社会还没有形成,在大陆文明形成后,更是产生了很多封建思想,这些和重视疆土有关。所以中国在后面的历史时期中更适合大陆文明。而大河文明已经不能概括中国文明了,毕竟地域上有着局限性,或者说发展的水平已经不一样了。历史上中国的别称有哪些?分别来源于什么?
历史上中国的别称很多。静笃大概整理了出以下几种。
华夏 诸夏
华夏也称"夏"、"诸夏"。最早是古代周王朝区别于四方部落的自称。周朝的时候,凡是遵循周礼的诸侯都被为诸夏。华与夏是同义反复,比如《左传》记载孙子的话说:"裔不谋夏,夷不乱华",我们明显能看到,孔子是将“华”与”夏“看作同义词的。大约到了春秋的时候,我们的古籍上就开始将这两个字连用,合起来称”华夏“了。
”中华“这个词我们今天最熟悉,我们的56个民族就合称为”中华民族“。”华“的这称呼的来源上一条我们已经了解了。“中”是指中原的黄河和洛水地区,是我们的民族祖先最早生活的地方,土地平坦肥美,水源充足,经济条件较好。我们的祖先认为生活在四方的中间,故称之为“中华”以来区别四方。后来随着各民族不断融合,中华文明向四方延伸,凡是属于中华文明范围畴的都被称之为“中华”。
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,州名分别为:冀、兖、青、徐、扬、荆、豫、梁、雍。后成为中国的别称。陆游诗云:“死去元知万事空,但悲不见***同。”《过秦论》“序八州而朝同列”,秦居雍州,加上八州即***。 相传是禹在治水后,分中国为***:冀、兖、青、徐、荆、阳、豫、梁、雍。
神州 赤县神州
以“赤县神州”称呼中国,最早出现在《史记》中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列传》载:“……儒者所谓中国者,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,中国名曰‘赤县神州’,赤县神州内自有***,禹之序***是也,不得为州数。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,乃所谓***也。
中原 中土 中州
中原。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,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。如《出师表》:“当奖率三军,北定中原。”陆游《示儿》诗:“王师北定中原日,家祭无忘告乃翁。”指整个黄河流域。
中土与中州意思大致相同。《西游记》中说唐僧时就是来自”中土大唐“。
我大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,文化渊源流长,各种别称是非常繁多的,此暂列以上几种。
1、震旦:震旦又作真旦、真丹、振旦、振丹、旃丹、指难、脂难等,是古代印度等国对我国的称呼,多见于佛经中,意思为“住处”,对于印度而言指的是中国本土及与本土相接的部分地区。
2、赛里斯:古代西方亚细亚及希腊、罗马等诸国所流传对我国之称呼有二,即:1、Serice(丝国),或 Seres(丝国人),汉语翻译为"赛里斯"。2、Sin, Thin(丝),或 Sinai, Thinai(丝国人)。其中,第一项系由 绢丝之意转变而来,因我国古代向西方输出丝绸较多;第二项应该是西方各国对“秦”的音译。
3、唐或拓跋:中世纪时,拜占庭的历史学家把中国称为“Taugas”,一种看法是唐朝的音译,另一种是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等***的鲜卑族“拓跋氏”的音译。
4、契丹:俄罗斯等斯拉夫国家称中国为“契丹”,由于契丹族建立了“辽”“西辽”等***,尤其西辽曾西迁并与中亚、东欧等民族发生战争,因此俄语中把契丹称为整个中国。
5、***:二战时,日本将中国蔑称为“***”,“***”一词最早源于古印度对中国的称呼,应该是古印度人对“秦”的音译,后随着佛教的发展,一些高僧把梵语的佛经翻译成汉文,便有了“***”一词。但有一段时期,***是对中国***的尊称,清朝时由于中国的正式国号为“大清”,而晚晴的革命党人不愿意使用这个称呼,他们自称“***人”,并对称呼中国为“***”的日本心存感激。
在周代的文献里,中国一词有五种不同含义:一指京师,即首都。二指天子直接统治的疆域。三指中原地区。四指国内。五指诸夏或汉族居住和建立的国家。自汉代开始,人们常把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称为中国。南北朝时期,南朝自称为中国,而把北朝叫做“索虏”;北朝也自称中国,反过来把南朝骂做“岛夷”。辽与北宋,金与南宋处于对立状态,所以他们都自称中国,且彼此都不承认对方为中国。
严格的说,历史上的中国不等于今天的中国范围,而且我国古代各个王朝都没有把中国作为正式国名。如:汉朝的国号为汉、唐朝的国号是唐。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,有宋,辽,金,元,明等,清朝与外国签订卖国条约时签署的国名是大清。直到辛亥革命以后,才把中国作为“中华民国”的简称。新中国建立后,从此“中国”一词便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。而且,现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,那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,首都在北京。当然,鉴于中国历史悠久,所以它还有很多别称。
上一份察哈尔、热河和绥远还存在时的地势图。
(一)赤县、神州之称最早见于《史记》中《孟子荀卿列传》,而且其中提到过战国时的邹衍的言论。他说中国名为赤县神州,后来人们就称中国为赤县神州,但更多的是分开来用,或称是赤县,或叫做神州。
(二)华,古同“花”,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之意。对华的解释,一种说法是: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,自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,所以自称作华。另一种说法是:周朝人喜欢红色的艳红颜色,把红颜色看作吉祥的象征,所以就自称作华;还有一种说法:华是由我国古代华夏省略而来。
(三)诸华,由于周朝人自称为华,所以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许多诸侯国就称为诸华,晋代杜预为《春秋左传》作的注解上说,诸朱既中国也。”
(四)中华,秦以前华夏族称自己的国家叫中国。秦统一六国后,疆域中囊括了汉族之外的其他民族,因而又有中华民族的说法。中既“中国”,华即华夏族的简称。唐代韩渥诗中曾写道,“中华地向边城尽,外国云从岛上来。”从此点看出,此时的中国人已把中华和外国对用。(五)夏,在古代有“大”的含义。众所周知,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大禹之子启建立的夏王朝。《史记》中《夏本纪》记载“禹封国号为夏。”后来人们就常用“夏”来称呼中国。
(六)华夏,商朝时,其国力强大且人口众多,所以商人将居住在中原地区的华夏族和南方、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都向商称臣。商朝本是属于东夷部落驱逐夏王而得天下,当时华夏族的人口仍然占了大部分,后来人们就把华夏作为中国的代称。
(七)诸夏类似诸华。
(八)中夏、方夏、函夏,这三者都是中国的代称。中夏,《后汉书》解释道:“目中夏而布德,瞰四裔而抗棱。”此后,“中夏”既指“中国”。函夏,《后汉书》解释道“以函夏之大汉兮,彼曾何足与比功。”
(九)禹城、禹迹、禹甸,对于大禹治水,可谓是家喻户晓。相传为了尽快治理水患,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,所以后世为感念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,就将中国称为禹城、禹迹(大禹治水足迹遍布全国)、禹甸(甸指“治理”的意思)
(十)***,这个词想必是最熟悉的。相传禹治水后,依山川形势而划定***即:冀州,兖州,青州,荆州,扬州,凉州,雍州,徐州,豫州。所以后世将中国称为***。《淮南子》又记载中国古代设置了九个州:神州、次州、戎州、弇(yan)州、冀州、台州、济州、薄州、阳州。后来,***一词又衍生了了许多词语:九域、九有、九土、九区、九牧。所以,宋代绘制的《九域图》即指中国。
(十一)八州,《汉书》中《许皇后传》说,“殊俗幕义,八州怀德”。
(十二)海内,辞源中“四海”一词的注释: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为大海,所以就将中国成为海内,将外国称为海外。
当然,这时中国人对自己的称呼。与中国历代王朝同时存在于世界上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王朝,例如古代印度称中国为“震旦”,即:“东方属震,日出东方,故云震旦。”汉朝时,因为其与匈奴多年交兵,匈奴人多称汉朝为“汉”。同时,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后,内地的丝绸等商品广泛传播于罗马,所以罗马人又称中国为“塞里斯”,即“丝国”之意。
到了公元907年契丹建国时,因为契丹作为一个强盛的游牧部落而与西方曾有频繁联络,所以当时中国又被称作“契丹”,现在俄语中对中国的称呼即使从“契丹”一词中音译过来的。到了近代,中国又被那位面积不过37.8万平方公里,且常年地震的岛国称为“***”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8697.html发布于 2024-11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