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,论大学生人际交往论文800字
潍坊学院教师11万字专著被指抄袭3万字,回应称是中介组稿和出版社错误,你怎么看?
在证据面前,任何解释都是无力的,11万字的专著居然有3万字的雷同,这学术还能好好的做吗?或许你没有真正的真才实学,没有能力出书,暂时也评不了更高的职称,但这是暂时的,年轻的学者们也应该要耐得住寂寞,静待学术和专业的成长,任何的操之过急可能都会让你前功尽弃。
新闻背景
主角:潍坊学院讲师杨洁(被质疑者),太原师范学院副教授郝建杰(权益人)
质疑焦点:杨洁的《地域文化视角下的〈诗经〉思想研究》,出版是***出版社,定价39元,出版时间为2018年8月,一书共11万字,其中抄袭郝建杰的2011年的博士论文将近3万字,抄袭率高达26%,初次举报时间为2019年6月,10月11日郝建杰公开发文声讨。
杨洁其人:杨洁,潍坊学院传媒学院的讲师,主要研究《诗经》,主持山东省级人文社会科学、艺术科学等多项课题,科研成果多次获奖,2016年获聘省级学科专家。
事件结果:
发现抄袭后郝建杰第一时间联系杨洁本人,杨洁解释是委托中介组稿出版的书,但否定抄袭。
2019年6月份向潍坊学院举报,该校学术委员会称将成立工作组严肃调查,随后向郝建杰解释在杨洁讲师手中还有一本同时出版的17万字的书,有详细的页尾引用注释,而涉嫌抄袭的书是出版社的传输错误导致,与杨洁无关。
在***持续发酵后,潍坊学院10月13日发文称:杨洁已经停止工作,配合调查,委托第三方法律机构进行鉴定调查。
抄袭初次调查结论站不住脚
从公开的信息来看,该书有大篇幅的内容都是一字不差,不存在引用的说法。书籍出版发行是很严肃的事情,谈何数据传输错误,书籍最终出版权肯定是要经过杨洁本人的审核。
另外,如果说明明知道发行错误,为何不提前纠正和发布声明,该书是2018年8月出版,事发是在2019年6月,中间有足够的时间去纠错,有不少大学图书馆有收录该书,我看是醉翁之意不在酒。
大学老师为何热衷于出书立著?
估计大家都很清楚,市场上很多组稿中介机构明码标价第一主编,价格低的上万元,高的几十万元都有,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属于学术***行为。可这些老师为什么要冒险?
正常情况下,这类专业书籍在书店里是没人买的,受众很小,出版还要花钱,费力,一般老师哪有心思搞这些,有时候也是没办法。为了职称评定而已,学术方面的成就是重要指标,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多搞科研项目,论文,专著等,有时候在职称评定的关键时刻,为了达成硬性条件,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学术***。
结束语:
大学的学术***前赴后继,归根到底还是高校老师的职称评价机制不科学导致,必须要进行改革,要突出教学能力对职称评定的影响占比,最大限度减少学术专著出版的要求。同时,我们还要规范出版社和组稿中介的行为,书籍文化市场不是菜市场,花钱就能著书立说会显得知识很没有价值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大学老师本人要加强自我修养,大学就要有“大”的样子,就算成不了***,也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。
关于大学学术圈的风气,你有什么想说的,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!
大学老师都有科研和职称压力,实属无奈之举;┃大学老师的岗位应该重新划分为:教学岗和科研岗。
大学教授抄袭论文的情况普遍存在。为什么屡禁不止呢?因为这其中牵扯到利益问题。
科研压力:大学老师,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,每年完成多少科研项目或者课题,才具有评奖评优的资格。
很多老教师是本科或是硕士毕业的,没有很强科研能力。应对科研任务的方法只能是抄袭或者是委托机构撰写购买。
我们学校很多老师都是这么做的,每学期花1000块钱,在普刊上买一篇文章,就算是完成学校的科研任务了。
现在很多出版刊社都是专门干这个工作的,现在已经没有人购买刊物阅读了,这些刊物主要就面对有科研任务的老师。
只要出钱,就有写手帮着写,然后给发表。这些写手的论文大部分都是从网上抄袭的!
职称压力:教师的职称,牵涉到工资***待遇,
比如:一个是讲师职称的教师,每月工资5000元左右;一个副教授职称的教师,每月工资8000元左右;达到教授职称的工资,每个月1万左右。
所以,教授职称和讲师职称的工资能差出一倍,在大学里边评职称,是提高收入的主要方式。而评职称,最主要的考察依据就是论文、专著等成果,与教学关系不大。所以出现了大学老师不愿意上课,或者不认真上课,而一心搞研究的情况。
我读研究生的学校就有明确规定,发表了7篇SCI论文的才有资格评副教授。为了评职称,很多讲师、副教授都会抄袭论文发表。像这种评职称的论文,要求比较高,出版社收费也是很高的。发表一篇核心论文,大约在3000~4000元左右,发表一篇SCI论文,大约在7000至1万元左右。
所以,这些科研任务和职称压力,让很多高校教师铤而走险,去抄袭相关的成果。有的老师连抄袭都懒的搞,而是直接委托中介机构去做,只出费用。这导致了潍坊学院老师抄袭的情况。虽然是中介抄袭的,但是这个老师是主要负责人。
进一步讲,高校给老师安排科研任务和职称要求,也是有内在需求的。
全国高校在评比的时候,比如说评选双一流,评选重点大学等,主要评比的就是科研能力,主要看:发表了多少篇论文?有多少成果?所以高校会把这些要求,下发到老师身上。
为应对这种情况,高校应该在科研方面予以改革,将教师划分为:教学岗和科研岗位。
教学岗:让那些科研能力不强,或者是愿意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,分配到教学岗上。减轻他们的科研任务,让他们专心的教学,学生也能受益。
科研岗:让那些科研能力比较强的,或者是新进的博士。从事科研岗,发挥他们的优势,多发表科研成果,也为学校作出贡献。
高校在工资奖金分配上,也予以改革。不能为职称论,唯论文论!
谢谢邀请!学术***已经成为高校的顽疾。这些年高校***的事例层出不穷,引起了恶劣反响。
有些人急功近利,为了拿到国家课题经费,抄袭、剽窃、弄虚作***,使研究动机扭曲,科学精神丧失。学者淡忘了自己的责任,只热衷于追逐名利,套取课题经费,浪费国家***。不在自身上下功夫,一味地靠弄虚作***提高自己声誉,实则道德丧尽,毫无诚信可言,对学术界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深厚的不良影响。
学术***在现行社会越来越普遍,一而再、再而三出现,这就说明学术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,评价体系不完善,监管制度缺位,造成学术***泛滥。
学术***主要针对的是学术问题,但其所带来的危害不可低估,必须***取强硬有效措施,杜绝学术***。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,一旦发现学术***,不仅道德上受到谴责,取消职称,停止职业,法律上还要加大处罚力度,发挥法律的威慑力,追究刑事责任。
学术***在高校屡次出现,应该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,出狠招、下猛药、动真格,多部门联合,***取有效措施,杜绝学术***。
我是小学教学***菱儿,感谢您的阅读和关注,如果对您有帮助,别忘了点赞哦!
学术论文抄袭现象近年屡见不鲜,的确到了零容忍的程度,剽窃别人的学术成果的行为,不仅败坏了学术研究风气,而且严重有损于学者形象,是极不道德的事。
这位潍坊学院教师的抄袭行为是难辞其咎的,什么中介组稿出书?说白了是花钱买论文而己。
再者学院学术部领导的解释,意思是,因为印刷时传输错误导致了"残书",然后改正后,又重新印刷了,所以论文作者手上有两本不一样,同封面丶同作者的书。那么,我们不仅要问:
1)在出版流程中,最后一稿清样,必须由作者签字才能正式印刷,那么,因传输出错的清样,作者审稿没发现吗?如果发现了,那么"残书"是怎么印出来的?如果没发现,就属于作者问题,与出版社无关。
2)一般印刷出了错误,出现了“残书”要销毁,重印,那么“残书”怎么会流入到社会上呢?
一切跟道德挂钩的事情,都是重要的事情!今天这个瓜,没吃到那就是在座各位的巨大损失了!且看老王的分析。
【***整理】
01.潍坊传媒学院杨洁老师2018年出版一本著作,11万字,其中抄袭29210字,占比约26.55%。
02.被抄袭者被告知系出版社出错了,错误发行的一本“残书”,与杨老师无关。
03.被抄袭者尝试与杨老师沟通,杨洁老师回复是她委托中介组稿出书,后一直否认是其抄袭,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。
针对重复率,达26.55%,比较可耻
特意去回顾了毕业论文查重的要求。
01大学毕业论文重复率的规定:
<25%可申请答辩,
<15%可申请院[_a***_]论文,
<10%可申请校级优秀论文。
>25%有一次不超过5天的修改机会,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。
02硕士研究生重复率:
<20%可直接申请答辩;
<40%有一次不超过2天的修改机会,修改后检测不通过延期答辩;
>40%直接延期半年。
论文的要求都比杨洁老师的重复率低,以这个标准来看,属于严重的情况。无法相信这是一位高学历的人对自我的要求。
处理方式,让人无法接受
错误发行的一本“残书”,委托中介组稿出书,后一直否认是其抄袭,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。这些做法感觉有点高傲,如果是错误发行的那是不是应该出于对读者的尊重,向社会发出回收停止发行的通知呢?但杨老师的做法是拒绝与被抄袭者沟通,这种方式太高冷了。
杨老师与被抄袭者的沟通方式,看报道,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和谐。这里面不和谐的原因大概两个:
第一,学术意识的薄弱。出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值得商榷。
第二,不会沟通,也许在高位久了,习惯了冷处理的方式。所以习惯性的也这样做了。
从整件事来看,应该主要原因是沟通失败,造成***付出水面。这件事情给我的启示就是沟通真的很重要,做人一定要厚道!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zzwhjy.com/post/9667.html发布于 2024-12-03